民間風俗 四月八日 浴佛節

 

浴佛節

浴佛節,我們常見到的佛像則是釋迦初生時的形貌,所謂「誕生佛像」。這種佛像一般一、二尺高,用金或銅塑成,佛像形貌的最大特點是仿摹誕生時的情形,一手指天,一手指地。另外就是用兒童衣著,上身赤裸,下身圍裙子或穿小褲衩,除佛像之外,附帶的還有「金盤」,相傳是釋迦誕生時接生用的。在寺院中,在浴佛節的當天才請出來,各廟宇以法會中設以小盆貯銅像,浸以水,以小杓澆灌,以求平安。

 

佛傳說釋迦誕生之時,天雨香花,九龍吐水,所以那水是香氣馥郁的。後世俗佛所用的浴佛水也是如此。

 

浴佛節的節期與佛祖釋迦牟尼的誕辰是同一天,相傳與北宋皇祐年間的圓照禪師指出,浴佛的日期要依從《摩訶剎頭經》之說,該經謂:「佛告大眾,十方諸佛皆用四月八日夜半子時生。所以者何?為春夏之際,映罪悉畢,萬物普生,毒氣未行,不寒不熱,時氣和六。今是佛生日,人民念佛功德,浴佛形象。」從此之後佛專用四月八。到元代,《敕修百丈清規》亦定四月八日為佛祖釋迦牟尼誕辰。明、清再無更易,以迄於今。

 

 

放生改運

“放生”來自佛教。佛教規定徒眾「戒殺生」,視殺生為最大的罪業。佛本生故事說,佛祖釋迦牟尼過去世曾是一位長者的兒子,叫流水。當時國內疫病流行,民眾大受其苦,流水向父親求得醫方,外出治病。一次,流水經過一個空澤,池水乾涸,池中的上千魚在烈日的曝曬之下,宛轉將死。流水沒有找到水,就先用樹葉把魚遮了起來查明原因,原來一群惡人想取食池中之魚,在河流的上遊截斷了水源。流水得知原因後立即和國王借了二十頭大象,至上遊用皮囊盛水,讓大象馱到空澤,放入池中,又取來餵食品給池中魚吃。後來流水給池魚「法食」,即說「十二因緣」等法

 

我國最古老的放生之事,一般認為始於隋代宗的創造人智豈頁。據記載,智 豈頁曾經「買斷扈梁,悉罷江上採捕」,使漁人放生於天台山海曲處。

 

崇佛的梁武帝曾經修築放生池(稱「長命洲」),放養龜魚蚌螺。至唐,唐肅宗乾元二年(公元759年),詔令天下修放生池八十一所,這種風俗一直況習至今。《中華全國風俗詩》:「四月八日,為釋迦文佛生日。僧尼香花燈燭,置銅佛於水盆,婦女爭捨錢財,曰浴佛。居人持齋禮懺,結眾為放生會。或小舟置龜魚螺蚌,口誦往生咒放之,竟日不絕。」